7月3日,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桃源農業生態試驗站在寶洞峪試驗場開展科普宣傳活動。
活動當天,桃源站科普宣傳隊員在寶洞峪試驗場向參加活動人員介紹了富硒稻油的栽培、農田生態系統中土壤微生物的功能以及它們所產生的作用、紅壤雙季稻田化肥減量替代的可持續性研究、以及生態高效立體種養的模式與物質循環利用等與試驗站研究相關的內容。組織大家現場參觀、實地感受果-草-羊生態循環種養模式、減量化肥水稻的生長情況以及不同施肥小區植物的種類與數量的差異情況。 同學們看見掛在獼猴桃藤蔓上的實蠅誘捕器,會提問這是什么,會思考為什么用它;看到羊舍下面生物窖池里的糞便與稻草,積極思考它們混在一起,羊糞怎么就沒那么臭了,是什么微生物參與了作用等等。同學們通過科普宣傳隊員的講解,心中的疑問得到一一解答。同時,宣傳隊員們也引導同學們根據觀察到的現象,提出一些問題,等待他們通過以后的學習來解答。
本次科普宣傳活動,充分考慮同學們的知識儲備,在普及科學知識的同時,引導同學們積極思考科學問題,激發他們的科學探索精神。這次活動得到了該學校老師的一致好評。
秦紅靈介紹桃源站情況
科普宣傳員講解科普知識
現場參觀及體驗
附件下載: